确实是真的!
老皇帝大喜过望,不枉他对此子寄予厚望也!
心情舒畅之下,给盛家派了大量赏赐。
几乎所有朝臣都向盛老爷子送上了祝贺,赞美之声溢于言表。
接下来的好几天时间,盛家三小都是高挺胸膛走路的。
……
棉娘跟着大军,可以说一路很是顺利,没有遇上一次像样的抵抗,因为与大元国长年战争的原因,北戎国的壮年男子也并不多了。
她也了解到了普通北戎人的生活水平,基本上一家一个帐篷,人数有多有少,帐篷有大有小,并不规范。
她们的穿着基本都是宽大的袍子和长筒靴子,袍子一般很破,靴子都很陈旧,却有很多是牛羊皮制成的,旧一些也不碍事。
他们的神情和风貌,跟大元国的普通百姓也差不多,一般都是面显愁苦。
直到到了北戎王庭,棉娘才见到了像模像样的城池。
至于这座城的大小,嗯,看着比她的故乡金门县城,还是要大一点的。论高大坚固程度,好像还不如之前的边城望元城。
国家这么穷,还一直跟大元国打仗!
靠抢就能过上好日子吗?
棉娘无力吐槽。
而且看城内的模样,兵力好像并不多,这只怕就是穷兵黩武的后果了。
大元的远征军长途奔袭而来,北戎高层自然早就得知消息了,已经派人四处纠集部落男丁,奈何其它地方也遭到了大元军的突袭,最后只是凑到了八千多人,想要跟盛寒山碰一碰。
盛寒山先让俘虏胡津大王喊话,让城里的人投降。
平定北戎
但北戎王庭并不是铁板一块,胡津大王还有兄弟子侄的,不缺野心家,胡津大王喊破嗓子,也没人举白旗,反而从城内冲出了一支先头部队。
但大元的这支队伍是精锐之师,连一向因为缺马而骑术不精的短板在长途奔袭中也练上来了,并不弱于这些临时凑起来的队伍。
加上盛寒山和游方元勇不可挡,棉娘的几十铁卫也是一边倒的屠杀,北戎派出来试水的这支部队很快就丢下一地的尸体,仓皇逃回。
顺便说一句,棉娘的这批铁卫有马也有甲了。攻下铁坎城后,遍地的铁甲任他们挑选,一个个全都披上了最好的山文锁子甲,一文钱没花。
三皇子费尽心血寄予厚望打造的三千铁骑,一个泡都没冒,就全灭了。
也不知他当时心里是何感想。
棉娘还另收了几十件铁甲,打算分配给留守在京城的铁卫们。
北戎王庭的先头部队败退后,就选择了紧闭城门,坚守不出。
盛寒山不急不忙,一道道军令下达出去。
远征军无法带上笨重的投石车,但相应的工具却带了,加上他们一路收集了很多牛筋,再找到一处山林伐木,很快便造出了三十辆投石车。
然后就近收割干草,再将这些干草绑上石块,一起投入城中。
接下来就是如法炮制,攻打铁坎城的一幕再次上演,将这座王城变成了一座火海!
棉娘携带的爆竹烟花数量有限,已经没有了,效果没有铁坎城的那次好,但王城的守兵也不多,城墙也不高呀!
很快,远征军就攻下了王城,将北戎高层一股脑的绑上了。
然后押上这些人,班师回朝!
至于更远些的北方部落,那种苦寒之地人烟更是稀少,这次胡儿朵几乎是倾力来战,全数被灭,不值得再跑一趟了。
经此一役,北戎元气大伤,很长时间都要喘不过气来了。
……
随着盛寒山的胜利班师,消息已经先一步传到了京城。
整个京城随之沸腾了!
拉锯战持续了一二十年,经年不休反复遭遇袭扰的北境,就这么平息了?
具体如何一般人还不太清楚,可探马一路喊出来的话可是:北关大捷,活捉胡王,北戎平定!
什么叫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