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珩轻轻点了点头,笑着看向顾若清端上一个盛满了清水的铜盆。
顾若清道:“师妹那边儿也不知怎么样了?”
贾珩道:“我已经吩咐锦衣府卫留意潇潇那边儿的军报了,这几天应该也递送过来了。”
顾若清剪水双瞳中的眸光闪了闪,芳心之中幽幽叹了一口气。
她终究是比不过师妹的,毕竟,师妹陪他出生入死这么多年。
这边厢,待贾珩用过饭菜。
锦衣府副千户李述,快步进入军帐之中,说道:“都督,盖州卫与海州卫的军报。”
果如贾珩所想,经过这么长时间,盖州卫与海州卫方面果然有了战事的结果。
阿济格率领女真方面的八旗精锐,进攻海州城,在这半个月中,进兵不利,被汉军牢牢阻遏住,不得寸进一步。
这几天,河北提督康鸿率领的几万兵马与盖州的水溶互为驰援,与阿济格手下的数万八旗精锐兵丁展开厮杀,双方互有伤亡。
贾珩拿过军报,凝神阅览。
这时,顾若清掌着灯火,凑近而来,帮着贾珩照明。
见顾若清这般体贴入微,贾珩心头倒觉有趣,就着一盏橘黄灯火阅览着其上文字。
这是一份详细的军报,其中,大致禀告了双方的伤亡情况。
大汉军卒依托城池坚守,用红夷大炮作为依托,数次击退阿济格手下的兵马,但女真八旗精锐数次骚扰粮秣辎重,与出城相护的贾芳,数次展开厮杀。
顾若清柳叶细眉之下,美眸现出好奇,问道:“怎么样?”
贾珩放下笺纸,看向顾若清,低声道:“僵持不下,倒也是一桩好事儿,现在就看这朝鲜方面了。”
等朝鲜问题一解决,他将朝鲜诸般军政事务尽数托付给穆小王爷,而后,就会快马返京,整顿兵马,北伐辽东。
顾若清点了点头,柔声说道:“你打算怎么办?”
贾珩道:“稍安勿躁,攻城非一日之功,先等等朝鲜城中的情况。”
说着,看了一眼丽人,说道:“若清,你过来帮我捏捏肩头,这两天赶路,有些酸了。”
其实,真正的知冷知热反而不是在床帏之间,而是这样的伺候。
顾若清“嗯”了一声,然后捏着那少年的肩头,柔声道:“再过两天就过年了,明年就是崇平十九年了。”
贾珩面上现出恍惚之色,柔声说道:“是啊,都已经崇平十九年了。”
自崇平十四年来到此界,转眼之间,已经几年过去了。
贾珩想了想,道:“取一些信笺来,我写几封家书,让人连同军报和贺岁的奏疏一同递送过去。”
顾若清轻轻应了一声,然后帮助贾珩去取纸笔。
贾珩而后,拿起一管毛笔,沾了墨水,摊开手里的笺纸,开始执笔书写着。
顾若清此刻坐在不远处,看向少年那张清隽、削刻的面庞,而那张香肌玉肤的玉颜上就现出怔怔失神之色。
那些都是他的家人,而她算什么呢?
丽人难免心头感怀莫名,倒也不是悲春伤秋,无病呻吟。
而是,贾某人得了身子以后,承诺并没有给。
第1374章 顾若清:此人或有魏武之志?(三更求月票!)
翌日,清晨时分,晨曦普照大地,冬日的彻骨寒风吹拂着大地,荒野上的树木枝丫发出沙沙之声。
“咚咚……”
牛皮鼓声响起,密集一如雨点,震得人血脉喷张。
大军开始了新的一天攻城,炮声隆隆而响,汉军与朝鲜军卒向着朝鲜王京城大举进攻,没有多久,兵线密布,蜂拥蚁附。
大批朝鲜军卒士卒,手持云梯,向着城池攀爬而去,从高空向下俯瞰,宛如火海汹涌。
而鳌拜此刻立身在城头上,身披一袭泡钉布甲,一双坚定的眸子四下逡巡,观察着战场的变化。
贾珩则是拿着一根单筒望远镜,眺望着城头上的攻城之景,面上满是思忖之色。
这次攻城,主要还是朝鲜士卒为主力,而大汉军卒只是压阵,或者充当攻坚力量。
而此刻城头上的女真士卒与朝鲜士卒也在争锋,两方迅速交手。
喊杀声一时间震动了城头上下。
伴随着兵刃的入肉“噗呲”声响起,大批身披软甲的朝鲜军卒,手中持刀,自云梯上落下。
此刻,也有一些朝鲜士卒登上城头,手持三尺冷锋长刀,试图打出一片占脚之地。
双方的攻防战一直到午后时分,城头之下除却丢下不少具尸体外,根本就没有多少兵卒盘桓。
所谓经验丰富的将领,根据双方攻守情况,大致就能判断出城池防守的虚实情况。
贾珩放下手里的单筒望远镜,道:“回去用午饭。”
穆胜点了点头,也不多言,随着贾珩一同返回军帐。
贾珩在用罢午饭之后,吩咐锦衣亲卫,召集军卒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