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阳微微颔首,编辑和作家的身份让刘昕武拥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力。
“这个词很准确。”
刘昕武笑了起来,问道:“你喜欢温暖的故事?”
“这倒谈不上,什么类型的故事我都喜欢看。我只是觉得,文学其实可以带给人们更多的力量。
相比揭露黑暗、讽刺现实,让人们从文字中收获面对人生磨难的勇气,在我这里可能觉得这个更重要一点。”
听着林朝阳的话,刘昕武不由得重新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审视身旁的这位年轻人。
他和林朝阳初见是在五四文学社成立大会上,那会儿陈健功要把他介绍给自己,林朝阳却急着回图书馆。
在他看来,就是个稚气未脱毛毛躁躁的小伙子。
可今天这一番谈话,却让刘昕武看到了他身上与众不同之处。
刘昕武自忖,自己在林朝阳这个年纪的时候,对于文学的理解是远没有他深刻的。
当然了,文学是个宏大的命题,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理解。
可能够把心中所想诉诸笔端,并能够创造出《牧马人》如此优秀的作品,却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王阳明所谓知行合一便是如此。
想到这里,刘昕武突然有点意兴阑珊。
他看出林朝阳是个非常有自主思想的人,认定的事应该也不会轻易改变。
他要是真认准了要把下一部小说给《燕京文艺》或者《收获》,恐怕自己说的天花乱坠也没用,倒不如干脆一点。
有了这个想法,刘昕武决定不再绕弯子。
“朝阳,你这部小说是已经决定给《燕京文艺》了吧?”
林朝阳回答道:“那倒是没有。”
刘昕武有些意外,“那你是想给《收获》?”
林朝阳又摇了摇头。
两家都不给?
刘昕武得到两个否定答案,有点发懵,随即他心里冒出一点侥幸心理。
“那不如……给我们?”
“我没这么说吧?”
林朝阳这回倒是直截了当的表明了态度,却让刘昕武更懵了。
“那你要给谁?”他问道。
“这个……还没想好。”
刘昕武闻言眼前一亮,看来林朝阳跟《燕京文艺》的关系没有他之前想象的好啊!
之前白担心了。
他正打算积极争取一番,就听林朝阳开了口。
“《燕京文艺》之前跟我说稿酬标准可以给千字七块,《收获》是今天来的信,我打算去信问问他们给什么价。你们……”
他的眼神投向刘昕武,充满真诚,“老刘,你们愿意给个高价吗?”
第56章 傻大个才崴脚
此刻的沉默震耳欲聋!
刘昕武望着眼前的青年,沉默了半天,总想说点什么,但又感觉抓不到重点。
最后只憋出了一句,“高价是多高?”
林朝阳笑的异常和气,仿佛拿出了对待客户的姿态。
“《十月》这么好的杂志找我约稿,我是求之不得的。不过你也看到了,我现在就一份稿子,只能给一家……”
刘昕武打断他的弯弯绕,问道:“你的意思是得比《燕京文艺》的千字七块高?”
林朝阳神色自如,笑着说道:“你们杂志能高于这个标准自然是最好,稿子要真拿给你们,人家《燕京文艺》的编辑问起来,我也有个说词不是?”
林朝阳说完这话,刘昕武沉思起来。
前年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发布《关于试行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办法的通知》,嗡嗡嗡期间的文艺创作无稿费时代终于过去了。
通知规定实行低稿酬制度,并根据作品的质量和字数一次付给稿酬。著作稿为每千字二至七元,翻译稿为每千字一至五元。
《燕京文艺》给林朝阳千字七块的价格,按照国家标准来说已经是到顶了,可他竟然还让自己再给加点。
在最初的难以接受和惊诧过去之后,刘昕武心中隐隐有一种想法。
莫非,他是在用这种方法让我知难而退?
刘昕武心里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是了,《燕京文艺》可是林朝阳处女作发表的刊物,又愿意给他千字七块的顶格稿费,这得是多看好他啊!
林朝阳又怎么会辜负刊物这样的信任呢?
他一定是觉得不好拒绝自己,才想出了这么一个蹩脚的理由。
都千字七块了,再往上涨,哪个主编也不会同意的。
他相信林朝阳不会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会提出这个看似不近人情的要求来。
脑补一番林朝阳的想法,刘昕武心中有些遗憾,知道他正在创作的这部小说是肯定不会交给《十月》了。
真是可惜,刚才他光是听林朝阳讲述就眼眶湿润了好几次,这要是落到笔头上,得多催人泪下?
虽然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