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云山传奇》的拍摄已经完成,进入了后期制作状态,谢靳才有功夫研究起《牧马人》的剧本。
他对于剧本的总体评价很高,但因为是文学剧本,里面还有很多需要细化的东西,得见面详谈才行。
谢靳打算九月份来燕京一趟,跟林朝阳好好聊聊剧本。
他打完电话后的几天,林朝阳终于收到了沪影厂汇出的稿费单。
才刚支付了第二笔房款,结果又进账了两千块钱,林朝阳有种钱越花越多的感觉。
八月中的一天,祝昌盛来找林朝阳,他先问了问林朝阳有没有新作品问世。
林朝阳回答没有,他最近的时间多花在看书上,还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来整理课件。
他成了燕师大的特聘讲师,虽说只是上个选修课,但林朝阳觉得还是应该有些敬畏心,毕竟是教书育人。
听说林朝阳要给燕师大的学生们上课,祝昌盛惊讶道:“这不是巧了吗?”
“巧什么?”
原来祝昌盛今天来除了问问有没有新稿子,主要目的还是受人之托,想请林朝阳参加文学讲习所的讲座。
“大概就是座谈会的形式,讲习所那边想找个作家和编辑的组合。
我们人文社出了一个年轻编审小汪汪兆迁,还想再邀请一个年轻作家,就想到了你。”
文学讲习所的名字林朝阳并不陌生,三月份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授奖仪式时,他就听人提过。
今年这一批学员里,有不少人都是这一届获奖的作家。
“我去场面会有点尴尬吧?”林朝阳担忧道。
祝昌盛立刻便明了他的意思。
“想多了。你们大家虽然都是今年得的奖,可他们是因为只有那一篇能得奖,而你是因为只有这个奖能得。
现在要是举办个优秀中篇、长篇小说奖,你一样能得奖,可他们就不一样了。当然了,这些学员里未来肯定会诞生一批优秀的作家的,甚至可能不输于你。
达者为先,这没什么好尴尬的。交流交流创作心得和体会,对于你自身也是个学习。”
祝昌盛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林朝阳也不好意思拒绝,便答应了下来。
两天后的周五,林朝阳骑着自行车横跨大半个燕京城,来到了中央文学讲习所的临时驻地——朝阳区区委d校。
中央文学讲习所今年才恢复办学,暂时还没有自己的校舍,所以只能借用d校的房子。
d校原来是四合院,院里都是平房,有些是原本的建筑,有些则是后来建的。
早上八点半上课,林朝阳八点就到了。
文讲所上课没有教室,用的是d校的食堂,食堂里的还弥漫着一股食物的味道,上课之前他跟人文社来的年轻编辑汪兆迁打了个招呼。
今天是座谈会,上课之前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把桌椅围成了一圈,铺上桌布,各人面前甚至还有铭牌,场地条件虽简陋,但仪式感十足,让人忍不住就想郑重起来。
文学讲习所第五期从四月份开班,到如今已经是近五个月时间了,这段时间里学员们听过很多文学界名流授课,最不济的也是知名大学的讲师。
今天来的两位嘉宾是汪兆迁和林朝阳。
在国内文学界人文社是文学殿堂,汪兆迁作为人文社编辑自带滤镜,但大家对他的关注更多的还是因为他的工作和职务。
而在面对林朝阳时,学员们的眼神就有些不同了。
姜子隆、陈世旭、艾克拜尔……在场不少人跟林朝阳一样都是今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获奖者。
其中也不乏一些后世知名的作家,比如写出《长恨歌》的王安仪、写出《芙蓉镇》的古桦、当上文协首领的金莹……
单纯从结果来看,这一届学员班可以说是星光熠熠。
如果单纯以年龄来说,林朝阳甚至比许多学员都要小,但在场的学员们谁也没有办法忽略他身上的光环。
《牧马人》《秋菊打官司》《小鞋子》《高山下的花环》《父母爱情》《赖子的夏天》,林朝阳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并不长,产量也不算丰富,但每一部作品都在水准之上,在文学界和读者群体当中引发了极大的影响。
光是这两个月里,讲习所学员们便被关于《父母爱情》《高山下的花环》和《赖子的夏天》等几部作品的各种评论和消息狂轰乱炸。
所以尽管林朝阳的年纪小,尽管有些人曾经和他同台领奖,但没有人敢小觑他的实力。
座谈会由负责第五期学员班教学的唐玉秋老师做了个开场白,然后她便把话题递给了两位嘉宾。
和林朝阳互相谦让了一番,汪兆迁率先开口。
“今天在座的同学们都是发表过作品的作家,有不少还都得过全国性的奖项,在文学创作上的造诣不俗。我是个编辑,今天就从编辑的角度跟大家聊聊写作这件事……”
汪兆迁是人文社的编辑,专业能力毋庸置疑,面对几十双眼睛都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