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自己的小说得了奖,林朝阳面色淡然,“哦,这是好事。”
一旁的陈健功听到这个消息就没办法淡定了,他有些紧张的问崔道义:“崔老师,评奖结果出来了?您知道短篇小说的评奖结果吗?”
陈健功要是问其他杂志的编辑,他们还真不一定会知道,顶多是知道自家杂志上发表的作品获奖与否。
可崔道义是《人民文学》的编辑,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评奖活动是文协主办的,但具体实施可是由《人民文学》编辑部来负责的,对于评奖结果他自然是一清二楚。
这个时间点,编辑部同事们正积极的联系获奖作家和杂志,名单除了没见报之外,几乎都已经公开化了,所以崔道义也没有隐瞒。
他问道:“你想问谁的作品?”
林朝阳笑道:“他问自己的,《丹凤眼》得奖没?”
崔道义上下打量了陈健功一下,“你是陈健功?”
听到他的问话,陈健功心中一喜,崔道义对他和他的作品有印象,这说明什么?说明他肯定是得奖了啊!
“对,我是陈健功。”
崔道义笑了起来,“恭喜你了,健功同志!”
得到了确定答案,陈健功一下子蹦了起来,“我得奖了!我得奖了!”
陈健功激动万分,他身旁的梁佐和刘志达也为他高兴,反观林朝阳,仍旧是一脸平静。
崔道义看了看陈健功,又看了看林朝阳,心中感叹,就冲着这份淡然和从容,林朝阳已经与同辈作家拉开了距离。
“朝阳,这次不光是你的《高山下的花环》得奖了,你的另一部作品《小鞋子》也获奖了。《高山》是一等奖,《小鞋子》是二等奖。”
崔道义的话音刚落,那边陈健功几人的庆祝声戛然而止,一脸不可思议的看向了林朝阳。
又拿了一个奖?一人双奖?
这画面,为什么似曾相识?好熟悉啊!
听着崔道义的话,林朝阳平静的脸上终于露出几分讶色,“拿了两个奖?”
“对,还是一人双奖!你这可是复刻了去年的辉煌成绩啊!”崔道义满面笑容的说道。
去年的第二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林朝阳以《牧马人》和《秋菊打官司》同时入围,一人双奖,成为了当时授奖仪式上最闪亮的崽,事后还在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这可是全国性的文学评奖活动,能得奖已经可以说是文学界的佼佼者了。
一人双奖,其含金量自然不言而喻。
谁也没想到,去年那一次竟然只是开始。
1981年的春天,林朝阳再次在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当中斩获双奖。
这样的成绩,已经不能用前无古人来形容了,后面恐怕也不会有来者。
本来得知自己获奖的陈健功正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可他看着林朝阳,不知道为什么,那股喜悦好像被对冲掉了。
他,快乐不起来了!
第201章 惊心动魄的一幕
华侨公寓,林朝阳家中。
因着他再次一人双奖的辉煌战绩,气氛突然陷入了诡异的平静。
陈健功本来因为自己得了奖高兴的大呼小叫,可这会儿林朝阳一人双奖,却面色如常,从容淡定,弄得他也不好意思咋呼了。
就在这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林朝阳去开门一看,是章德宁。
“朝阳,得奖了!你得奖了!”章德宁还没进门便大声说着。
《小鞋子》是在《燕京文学》发表的,杂志那边刚得到消息,章德宁就来给林朝阳报喜了。
“《小鞋子》得奖了是吧?”
章德宁愣了一下,“你咋知道?”
林朝阳冲屋里示意了一下,章德宁这才看到屋里的崔道义,顿时感觉意兴阑珊。
“行了,先进来吧。”
本来当初《高山下的花环》被《人民文学》抢了过去,章德宁就郁郁难平,现在连报喜这种事对方都要捷足先登,真是欺人太甚。
“崔老师,我听说这回评奖,你们《人民文学》的作品又得了不少奖啊!”
她的话里当着几分阴阳怪气,谁能听不明白。
《人民文学》是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评选负责机构之一,刊发在他们杂志的作品获奖了,难免有点瓜田李下的嫌疑。
“是有几部得了奖。都是经过评委会首肯的,而且还都是读者投票排名前列的作品,可以说是有口皆碑。”崔道义笑呵呵的回了一句。
他的回话滴水不漏,绵里藏针,章德宁还想回击,却被林朝阳拦住问道:“这回评奖,你们《燕京文学》得了几个?”
提到这个话题,章德宁顾不上跟崔道义纠缠,说道:“短篇我们得了两个。正好健功也在这,他的《丹凤眼》得奖了,还有一篇是《笨人王老大》,中篇就你一个。”
“这回评奖啊,《人民文学》可得了十二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