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文学杂志上市的日子,他总会来新华书店带一本回去,偶尔赶上手头不宽裕的时候就晚几天,但总归是要买回去看的。
今天是《花城》杂志上市的日子,赶上过年有些闲钱,叶兆岩来到新华书店后买了一本《花城》,痛快的付了钱后便出了书店。
回学校的路程有点长,他边走边翻开了杂志。
只看了一眼,他立刻发现了这期杂志与众不同的地方,目录比以往短了很多,排在最前头的并不是字样也不是以往的“中篇小说”,而是“长篇小说”。
——《渡舟记》。
更惹他注意的是后面的署名,赫然写着“许灵均”三个字。
叶兆岩喜欢看《花城》,主要是因为它上面经常会转载一些海外作家的作品。
尤其是最近几个月,因为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缘故,《花城》推介了大量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昨天晚上他才刚刚啃完了一本《胡安·鲁尔福中短篇小说集》。
早几年,胡安·鲁尔福在国内没什么名气,作品也几乎没有引进,他看的这本小说集是外国文学出版社在1980年出版的,当时外文社引进了一批这样的外国作家的作品。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胡安·鲁尔福的老乡马尔克斯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下子让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名声大噪,在国内更是受到了中国文学青年的狂热追捧。
胡安·鲁尔福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人物,自然也成了大家的追捧对象。
包括他这部前两年引进到国内的小说集,原本安安静静的躺在南京大学的图书馆里,少有人问津,可最近这几个月出借频率却是出奇的高,叶兆岩等了好些天才借到。
叶兆岩看着目录上的文字,心中不由得好奇,没想到《花城》居然会发表林朝阳的作品。
就安排在这一期杂志的最前面,他甚至不需要去刻意翻页码,便找到了小说的首页。
在“渡舟记”三个字下方,有一段三四百字的编者按。
《花城》编辑部少有写“编者按”的习惯,叶兆岩不禁好奇的读了一下。
大意是说在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不仅在国内的读者当中广受欢迎,也受到了不少作家的瞩目。
林朝阳(许灵均)勇于尝试新的文学风格,创作了这部新作品,故事围绕少年人杜三江与家人为躲避战乱而展开,讲述了他与一只老虎在海上共同度过277天的漂泊生涯。
看到《渡舟记》这个名字,叶兆岩的第一个感觉是有一股禅意,让他想起了一些中国古典小说的命名方式。
可看着“编者按”的简略概括,这却是一个类似于《鲁滨逊漂流记》的求生故事。
心中带着好奇,叶兆岩的眼神深深的扎进了小说之中。
第318章 三层故事
所谓《渡舟记》,其实就是林朝阳根据后世看过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而来的故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的是一个叫派的印度少年与家人乘船遭遇海难,不幸和一只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共同滞留在一段残破船体之上,不得不在太平洋上漂流的故事。
电影由华人导演李安执导,2012年上映后在全世界范围内豪取6亿美元的票房佳绩。
同时这部电影还在当年获得了诸如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等多项大奖,可以说是票房、奖项双丰收,让导演李安的电影生涯再创高峰。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这部电影在国内上映时一度引发了不小的反响和观影热潮,使得这部电影在国内最后取得了57亿人民币票房。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算不上是商业大片,在2012年这个时间点,57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毫无疑问是一个不小的票房奇迹。
毕竟这是一部美国人投资、制作,华人拍摄,讲述印度人故事的电影。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个故事的本身是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和口味的。
在林朝阳的故事里,时代背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印度变成了三十年代的中国。
主角派变成了杜三江,年龄、性格并没有大的改变,只是改变了电影中派那驳杂的、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宗教信仰,改为了佛教、道教和基督教。
也去掉了电影里保险理赔员对于主角的询问,将故事直接变成了主角与作家的对话,林朝阳以这样的方式将原本的故事里两层互为表里的叙事结构延续了下来。
一位正在寻找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了杜三江的传奇经历,来到医院采访他,此时距离杜三江渡海漂流已经过去了四十余年时间,他已经是一位花甲老者,他半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向作家讲述了他的那段传奇经历。
杜三江的父亲杜邦杰是中国第一代动物研究学者,同时也是沪上市立动物园的第一任园长,因为这样的家庭条件,让杜三江从小养成了与动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