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以后说不定得是曹禺先生那样的人物。”
吃着林朝阳做的饭李拓的嘴甜的很。
“电影拍的好,导演的功劳最大。”林朝阳笑呵呵的说了一句。
陈健功又说:“我听说《高山下的花环》也快上映了吧?以原著小说的质量和影响力,上映以后表现肯定不会差的。”
《高山下的花环》前些天通过了电影局的审查,如今上映日期已经确定,就在12月10日。
“三部电影集中在这几个月里上映,专业编剧的产量都没有你高!”
“关键是三部电影都受欢迎!《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不仅是在我们内地,我听说在香江也很受欢迎,还卖到了东南亚。”
林朝阳摆摆手,“好了好了,再夸就夸到天上去了。我就是个编剧,电影受欢迎是剧组所有人的努力成果。”
“是所有人的努力成果不假,但你的功劳占比更大。一年三部,嘿嘿……”
李拓嘴里念叨着,脸上的表情既有羡慕,又有自愧不如。
他这两年专心于电影评论和剧本创作,深知这样的产量对于绝大多数编剧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更别提拍出来的电影还这么受欢迎。
“赶明儿我要写个文章投给《大众电影》。”李拓说。
陈健功问他,“写什么?”
“就写朝阳这三部电影。诶,我想到了个好名头——‘许灵均年’。
‘许灵均年’这个名头怎么样?
三部编剧的电影在同一年上映,这在中国电影历史上应该也是第一次。”
李拓脑海中灵光一闪,兴冲冲的对其他几人说道。
“许灵均年?这个名头好,够唬人!”陈健功拍手赞同。
“挺唬人是吧?这名头好啊,我都有点佩服我自己了。
为了这个名头,我也得写篇文章。”
李拓的脸上写满了得意。
第346章 爱国主义赞歌
林朝阳看着他啼笑皆非,“为了这点醋包顿饺子,你也是煞费苦心了!”
李拓摇头晃脑道:“你不懂!神来妙笔是那么好得的吗?以后人们也许不会记住我这篇文章,但一定会记住‘许灵均年’。”
他越说越来劲,到最后连饭都顾不上吃了,急着赶回家去写稿子。
生怕回去了慢了,灵感再拉半路上。
到了十号这天,周六下班,陶玉书回家就张罗着去看电影,今天是《高山下的花环》上映的日子。
首都电影院就在西长安街上,离着他们家不过三四百米,夫妻俩走着便过去了。
等夫妻俩走到电影院门口,这里热闹非凡,每到周六、周日晚上,这里总是如此。
电影院门口还摆着《高山下的花环》的油画海报,草绿色的军装、刚毅的军人脸庞还有海报背景里的战火纷飞,既精美又有质感。
陶玉书看了看售票口排的长龙,“人真多啊,都是来看《高山》的。”
她又担忧道,“也不知道能不能买到票。”
“没事,买红票呗。”
林朝阳这样说着,夫妻俩安安分分的排着队。
随着外面天色越来越黑,休息大厅里的人却不减反增,几乎到了摩肩擦踵的程度,他们夫妻俩后面也排起了长龙。
眼看着还有八九个人就排到他们夫妻俩了,结果售票员站起来,冲着大厅里的队伍喊道:
“各位影迷朋友,今天所有场次的电影票已经卖光了,大家明天请早吧!”
听到这话,大厅内顿时喧闹起来,为了买票,后面的观众都排了半个多小时了,眼看着快到自己了,现在说没票,这些人自然不乐意。
“没票你让我排什么?”
“不会加场吗?明知道今天《高山下的花环》上映,你们不加场是什么意思?”
“就是啊,去年《牧马人》上映都加场,《高山下的花环》你们不加场?”
“这电影院经理怎么干的?我看得撤他的职!”
“没错!不加场就撤他的职!”
……
观众们排队没买到票,怨气不小,几个年轻人一闹腾,勾起了大家的火气,大厅内一时间沸反盈天。
没过几分钟,电影院经理被观众们给逼出来了,态度十分诚恳的接受了观众们的意见,决定今晚再加一场。
“……不过也请大家理解我们,我们电影院的工作人员们也不是铁打的,也得吃饭睡觉。
这样,明天早上我们5点半开门,5点50开始放映第一场电影,一定让各位看上电影。
大家说行不行?”
首都电影院历来是燕京人气最高的电影院之一,每当受欢迎的电影上映时,电影院都会加场,只是那一般都是电影上映了几天之后,形成了观影浪潮才出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