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着从包里掏出工作证给罗慧芳看了看,她看到上面的“燕京大学”四个字连忙摆了摆手,“不用不用。”
林朝阳收回了工作证,与他们两人聊起了家常。
二埋汰来深圳四年多了,在工地也干了四年多,他体格强壮,干活不惜力,现在已经成了木工班长,因此收入也比以前高了不少。
罗慧芳家里是深圳本地的,初中没念完就进了老毛纺厂上班。
不过如今老毛纺厂快黄了,她一个月工资就二十多块钱,据说现在已经有港商在考察老毛纺厂,准备收购那里的厂房、设备,到时候工人肯定也得留下。
要是港商接手以后,说不定能好起来。
至于两人的相遇,缘起于一场俗套的英雄救美。
82年《少林寺》上映,火爆全国,二埋汰晚上下班跟着工友去看电影。
看完电影回来的路上碰到了被小混混堵住的罗慧芳,二埋汰跑过去见义勇为,人是救了下来,不过他自己也受了点伤,然后两人便顺理成章的走到了一起。
“这么说你们俩都处两年多了,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听着林朝阳的话,罗慧芳有些脸红,二埋汰也有些害羞的说道:“结婚得有房子,这不攒钱呢嘛。”
二埋汰一个月收入八九十块,除了吃饭之外基本没有什么消费,前几年他的钱大部分都寄回了家里。
跟罗慧芳谈恋爱之后,每个月只给家里寄20块钱,自己能剩50多块钱,这两年攒了一千多块钱。
真要是结婚的话,家里也能出个一千多块钱,加在一起约莫有个三千块左右。
“阿芳家里想让我们买楼房,阿芳她爸说可以给我们拿三千块钱。不过现在楼房太贵了,一平米卖三四百块钱,就算是把这些钱都算上,我们也就是能买个二十平方米。
我想再攒两年钱,至少买个够一家三口住的房子。”
深圳是改开的窗口,80年便诞生了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之后的这几年里,这里陆陆续续又开发了不少楼盘。
贵的小区能达到1000元/平方米,二埋汰口中说的三四百块钱一平米的房子就算是便宜的了。
林朝阳听着他的话摇了摇头,“你这个想法不对,你攒钱的速度,远远比不过房价飞涨的速度。”
二埋汰反驳道:“我感觉深圳的房子这两年也没咋涨吧?”
第384章 香江来的书迷
眼看二埋汰的想法走入了误区,林朝阳必须得拉他一把。
深圳现在就是个大工地,每年数以万计的外来打工者汇聚到这里,港商也源源不断的涌入进来。
这两年开发的楼盘里,有相当大一部分房子都是被香江的投机者买走了,他们看中的就是深圳日后的发展潜力。
在人口飞速膨胀,但商品房供应却不足,同时经济又快速发展的阶段,房价飞涨是必然的结果。
二埋汰想攒够了钱再买房子,林朝阳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只要他抱着这种想法,这辈子恐怕都与深圳的房子无缘了。
见他有些不信,林朝阳反问:“没涨吗?”
被林朝阳这一问,二埋汰也不敢确定了,他看想了罗慧芳。
罗慧芳眼神犹豫,这个时候的人们对于房价还没有什么敏感神经,她仔细想了想说道:“我也不知道,但好像现在新开的楼盘是比以前贵了一些。”
“房价要涨是必然。现在要么你能快速赚够买房子的钱,要么赶紧上车,先随便买个房子再说。”
听着林朝阳的话,二埋汰苦恼道:“可我们俩现在的钱也不够啊!”
林朝阳很想借给二埋汰点钱,但他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于是说道:“杜峰之前叫你去做生意,为什么不肯去?”
二埋汰老实道:“我这脑袋瓜就不适合做生意,计工都能出错,做生意肯定不行。”
林朝阳本来想劝劝二埋汰,可他仔细一想还是觉得算了,二埋汰的性格确实不适合做生意,别再把他给坑了。
“那就别想着买楼房了,买个平房吧,最好是带院子的。”
二埋汰还没想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罗慧芳先反应了过来,“等征收吗?”
现如今“拆迁”这个词在国内还没被发明出来,但有个与之意思相当的词汇已经出现,那就是“征收”。
sz市政府自1980年便开始征收农民土地,启动非农化道路,以每亩3000元的价格对罗湖等区域进行整村整村的土地征收。
因此深圳人对于“征收”并不陌生,现在有许多深圳人还在盼着政府的征收能够轮到他们那里。
毕竟这年头谁家还没点地啊,一亩3000块钱,只要征收过来,一个村子都成万元户了。
“差不多。纵观国外大都市的发展历程,土地征收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原住民们最大的福利,深圳这里也不例外。”
罗慧芳为难的说道:“可罗湖这边现在大家都等着征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