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如此,才更凸显了林朝阳这件事的牛逼之处,这何尝不是一种为国争光啊!
众人满是惊叹的讨论着文学研究会的事,精神亢奋无比,围着林朝阳不断的挖掘关于文学研究会的各种内幕信息。顺便也了解了更多林朝阳作品在日本出版和销售的情况。
《闯关东》在日本的累计销量卖出了16万册,这个数字即便是放在中国也不少了,更何况是人口只有中国十分之一的日本。
接下来几个月还有《楚门的世界》《渡舟记》《禁闭岛》要陆续出版。
一个个消息听的众人目眩神迷,以前林朝阳不说,大家也不知道,原来他现在在日本这么受欢迎。难怪会有学者张罗专门为他创办文学研究会呢。
一番了解过后,众人再看林朝阳,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了一种陌生感。这还是他们认识的林朝阳吗?怎么感觉浑身都发光呢?
“照这么发展下去,以后说不定还会有美国文学研究会、英国文学研究会、法国研究会。”李拓打趣着说道。众人听着不觉笑了出来,祝伟说道:“朝阳,国内要是成立文学研究会,我第一个申请当会长。”
“凭什么你当会长啊,要当也得是我当,朝阳的作品我最熟。”李拓抢着说道。
“我也熟啊,我还刚给《寄生虫》写了篇评论文章发在《文学评论》上呢,你写了吗?”
祝伟的问题噎住了李拓,“《寄生虫》我还没来得及写,《楚门的世界》我写了,之前还有……”“别说之前,说就说现在。”
两人争吵不休,当然是玩笑性质的,其他人看的热闹。
林朝阳的《寄生虫》书稿是十月初交给李士非的,出版时间定在了1月上旬,仅比香江早了不到十天。出于对林朝阳作品质量和口碑的一贯信任,花城出版社给小说的首印数字定在了50万册。
结果小说上架当天,国内各大城市的新华书店内挤满了前来购书的读者。仅仅一周多一点,首印的50万册便被热情的读者们一扫而空。
这样的情况完全在花城出版社的预料之内,还没等书店的库存被彻底情况,出版社加印的图书已经发往了各地书店。《寄生虫》上市至今一个月时间,累计销量已经破了一百万册。
这段时间以来,读者们评价正变得越来越多,并且是好评如潮。
跟上一本《楚门的世界》一开始的毁誉参半比起来,《寄生虫》的开局可以说是压倒性的好评。不仅是读者群体,包括评论界乃至文学界的评价亦是如此。
第473章 危难之处显身手
林朝阳的上一部小说《楚门的世界》是在去年8月出版的,当时宣传的声势很浩大,国内不少地方报纸、杂志乃至电视台都有报道。
小说出版后,如林朝阳以往的作品一样,立刻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追捧。但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评论界的声音却不乐观了起来。
一些评论家认为林朝阳在《楚门的世界》描写的社会已经脱离了现实。
这些人认为文学一旦脱离现实主义道路,便犹如一具脱离了躯壳的灵魂,无所依靠。
读者在这样的世界中固然能够获得一时的新奇与刺激,但却难以从中找到与现实生活的深刻连接。
这样的论调在《楚门的世界》发行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大行其道,并且影响了相当一部分读者对小说的观感。口碑的毁誉参半,直接导致《楚门的世界》在上市热销期过后的几个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到去年2月份,《楚门的世界》上市半年后,小说单月销量已经跌破了10万册,这样的情况在林朝阳以往的作品是非常少见的。
在许多反对和批判《楚门的世界》的评论家、读者眼中,小说销量的下滑就是对他们的观点最好的印证。看到这样的结果,这群人无不是欢欣鼓舞。
尽管在舆论上,他们没有办法压制那些支持林朝阳和《楚门的世界》的声音,但现实情况已经证明了他们的观点是对的。这更让他们有了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骄傲。
同时心中对于那些林朝阳的忠实支持者们产生了深深的鄙夷,认为这不过是一群冲着名气盲目崇拜的跟屁虫罢了。然而,就在这些人洋洋自得的时候,事情却迎来了反转。
去年5月下旬,国内有媒体突然报道《楚门的世界》改编电影在刚刚结束的法国纳国际电影节上斩获三项大奖。这个消息立刻在国内文化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这年头《大众电影》一期行销数百万份,国内的电影爱好者数以亿计。
大家没参加过戛幼电影节,但多少是有点了解的,那可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电影节《楚门的世界》改编电影竟然在电影节上连拿三项大奖?
许多人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是不相信,以为是媒体误传消息,毕竟在此之前华语电影可从来没在哪个重量级的欧美电影节上拿过大奖。
凭什么《楚门的世界》改编电影能拿奖?
但很快,随着报道这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