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唐朝,有一个最要紧的目的就是:
要让那些缺乏民族自尊和自信心的国人看到,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这个星球上最辉煌的文明。
也许现在我们仍受困于泥淖之中,但我们应当有仰望星空、重塑辉煌的勇气。
哪怕有一位读者因为读了《天朝》而产生这样的信心,那便足矣。
数百字的回答在短短两三分钟之内挥就,毫无迟滞,不是林朝阳的才思敏捷,而是网友这一类的看法他早在多日前就已经了解到了。
对于外界的批评声,林朝阳向来是不愿意轻易回应的。
但既然今天有人问到了,他也不介意回答。
他的这番回答并非是为自己开脱,而是直抒胸臆。
眼下《天朝》只发了两卷,开唐以来,虽有政治斗争不断,但整个王朝的气象却是蒸蒸日上。
小说又是从大处着眼,王侯将相的笔墨既多且浓,产生这样的印象也不奇怪。
一些读者和评论家草率的将《天朝》的立意归结为「为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在于未能通读全篇,但这显然不是全部。
因为即便是在前两卷的字里行间,林朝阳也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展露的彻底。
这些人在还没有读完小说的时候就旗帜鲜明的反对,显然是将林朝阳当成了个活靶子,借以彰显存在感。
负责记录问答的《文艺报》记者小宋在看完林朝阳的回答之后,眼中闪动着光芒,只觉得胸怀中激荡着一股热血。
「朝阳老师,您这回答写的真好!」
雷抒雁也说道:「朝阳你这番回答,倒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你写的那篇《文学的根》,这样一对比,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一旁的几人之前还没意识到,被雷抒雁这么一说,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几人连忙颌首。
当年林朝阳在河北涿县开会,以一篇《文学的根》发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强音,直接影响了此后十几年中国文学的创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