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王却露出了神秘莫测表情:“我明白、明白,咱们以后在人前还是以往的相处模式,但私下礼不可废……”
罗乐:……
她深深吸了口气。
合眼翻了个白眼。
你……
明白个屁。
她不过是来南诏晚宴走个过场,认一认她祖母的旧人,住一住她祖母的泽清殿,顺便用‘神器’跟南诏王打了两把游戏……
怎么突然就加辈、加辈再加辈了?
这不能是她爹提前布置的了吧?
是南诏王自个儿脑补的吧?
被南诏王这么一打岔,搞得罗乐差点忘了最开始问的跟罗家寨有关的问题是什么了!
继续否认?
可南诏王已经认定了这件事,继续跟他争论自己是不是所谓的转世也没有意义了。
罗乐只转移话题道:“所以,罗家寨里有南诏的人?”
南诏王眼里多了三分欣慰,三分自豪,四分不亏是我的老祖宗:“没错。”
罗乐嘴角一抽,只觉肩膀上忽然被什么东西压了下来,整个人重了不少……
她默默挪开与南诏王对视的眼神。
她……真的不想看懂他在想什么……
罗乐缓缓呼了口气,脑海间一道灵光闪过。
等等……若如说现在的罗家寨里有南诏的人,是不是说明,二十多年前的那场奇袭,是有问题的?
“你们当初北伐,为什么会血洗西南驻军?罗家寨里有你们的人,你们……连自己人都不放过吗?”
南诏王嘴角微勾,他反问罗乐:“外界传言当不得真,再说了,谁能确认南诏真的血洗西南驻军和罗家寨了?”
第150章
罗乐这才切身感受到真正的王权、或者说皇权之冰冷,是毫无人性、毫无道理可言的。
二十年前那场所谓的南诏大战,说到底不过是一场关于权利纷争、皇不见王的血色交易。
同样是重文轻武,大安与历史上的宋的原因千差万别。
宋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知道自己带了个坏的头怕有人效仿自己有意识地推动了重文轻武。
大安却不太一样,太祖爷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建立的大安,建朝前一百年历经两代君主还好好的,第三代也就是先皇脑子突然劈了岔,不知道怎么一回事,突然觉得军权费钱费力不重要了,就开始死命折腾……
折腾来折腾去搞得军权不在自己手里,朝政还被大臣把控了,自个儿成了个实打实的傀儡皇帝,南诏王认为,若非大安的太祖生前发布了不少安民政策,照拂了子孙,这大安朝怕是能在这糊涂先帝手里亡国。
所以也不能怪前任南诏王,也就是罗乐的曾祖不认朝廷,有这么荒唐的主儿,这大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亡国了,他凑上去当亡国奴吗?
还好先帝的寿命不怎么长,终于等到今上上位了吧,偏偏他又因为幼年吃苦伤了根基,落了个子嗣不利,如今人近半百也只得了两个女儿。
当然了,二十年前的今上并不知道二十年后的他只有两个闺女的,不然也不会为了巩固自个儿皇权跟罗乐她曾祖弄了一出牺牲辰州百姓这样自损阴德的计划。
比起突如其来的战争,今上明显更中意自己亲手布置的棋局。
一个可以震慑群臣,顺便拿回兵权,甚至可能因此名垂青史的棋局。
至于辰州百姓的命?
夺权嘛,必然会出现牺牲,为此死点平民也无伤大雅,反正史书不会记载这些人真实的死亡原因,只会大写特写最后名利双收的胜利者、今上本人。
与今上而言,简直就是稳赚不亏的买卖!
至于罗乐她曾祖为什么会同意?
这样送上门来的好事,能够趁机完成爱女北上的遗愿,他为什么不同意?
兵不厌诈,有机会拿辰州,为什么不拿?
辰州百姓死不死与他何干?
虽说他确实参与了,但这个计划又不是他提出来的,交战双方必有伤亡,只要他保证自个儿手下的兵没有伤及无辜,不就行了?
等他拿到了辰州,再慢慢安抚百姓也不迟嘛,真对辰州百姓下手的人又不是他……再说了,辰州与南诏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一家人,他肯定会比今上更看重辰州的!
只不过这场交易中间发生了意外——罗三,也就是罗时中的出现,南诏王觉得可能是罗三误打误撞发现南诏蠢蠢欲动的心思后,用少部分人的牺牲换取了本该死在战乱中辰州百姓的性命,恢复了辰州的安定。
这一少部分人,绝大部分是辰州各大山寨的山匪头子。
各大山寨为何不服朝廷、罗家寨的地位为何能凌驾于辰州各大山寨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