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两的人物原型来源于陈三两。陈三两卖艺不卖身,所做诗文每篇售银三两,故被鸨母改名陈三两。
第56章 芙蓉楼
宛平县的训导姓陈, 原籍陕西平凉县,在这一任上已经干了六年。去年底升了半级,调任安徽定远县做教谕。
宛平县的职位空了两三个月, 吏部从东阳调来一位名叫王昀昆的主簿, 接替陈训导。
端午节过后,周讷收到了吏部送来的文书, 得知新任训导即将上任, 心里不禁开始忐忑,生怕又给自己弄来尊大佛, 整天提心吊胆的。
王昀昆到达宛平的当天, 裘智刚结束病假。县丞衙中无事, 裘智想着大家同县为官, 便去了县衙和新同事见面。
裘智见王昀昆约莫二十七八, 身材清瘦,长得剑眉星目, 一脸书卷气,但眉宇间略有几分轻浮之色, 举止颇为老成。
周讷也在暗中打量王昀昆,见他衣着朴素, 身边跟着的家丁粗粗笨笨, 带的行李十分简单, 显然不是富贵人家出身, 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一半。他这小庙可装不下那么多尊大佛,有裘智一个就够了。
王昀昆是江苏东海县人,自幼聪慧, 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父母早亡, 靠着族人的资助一路苦读, 二十出头考上了举人。
可惜后来出了些变故,族人不再供他读书。王昀昆身无长物,无奈之下递了名帖到吏部,谋了个差事,去浙江东阳县做了主簿。
卫朝禁止官员在任期内与治下女子结婚,王昀昆便托媒人说和,与老家孙地主的女儿成了婚。
老丈人家里小有资产,王昀昆两次大考都是上等。孙地主替女婿出了些银两,让他活动一二。王昀昆升了半级,被调来宛平做训导。
中午,周讷在东花厅设宴,为王昀昆接风。周讷坐在主位上,今日是为王昀昆洗尘,众人谦让一番,让他坐在周讷左侧,裘智则坐在了周讷右侧。
众人坐定后,婢女上前倒酒。
裘智用手遮住酒杯,笑着告罪:我身体不好,还在喝药,不能饮酒,赎罪赎罪。
裘智本身也不喜欢饮酒,如今宛平县大小官员都知道他刚休了三个月的病假,正好有借口躲过喝酒。
周讷听后,立刻吩咐婢女:去给裘大人换温水来。
茶有解药的功效,周讷担心裘智连茶都不能喝,索性一步到位,给他白水。
裘智笑了笑,先谢过周讷,又对王昀昆拱手道:我今日只能以水代酒了,还请王大人见谅。
王昀昆之前一直在南边做官,京中没有熟悉的人,不曾听过裘智受赏的事。今日见了同僚之间的相处,只觉和自己在东阳时做官时大不相同。
在东阳,大小官员莫不以县令为尊。哪知到了宛平,堂堂县令竟对自己的佐官有所忌惮。王昀昆暗暗称奇,打算等自己在宛平安顿好后,再找衙役们打听一番。
散了宴席,王昀昆回了训导衙。孙氏带着两个仆妇,已经把家里收拾得差不多了。孙氏见丈夫浑身酒气,忙叫展大娘打水,又命刘大娘给他脱衣,扶他去床上躺下。
王昀昆倚仗岳父的钱财,才升至从八品。孙氏有娘家撑腰,做事颇有有底气,平日里家中大事小事都是她说了算。孙氏知道丈夫花心,所以家里从不用年轻的丫鬟,就怕勾走了他的魂。
今天在东花厅,王昀昆见了周讷家里如花似玉的小丫头,回家对着满脸褶子的仆妇,越看越觉得不顺眼。他不愿让刘大娘近身,使劲一甩手,将刘大娘推出了老远。
王昀昆自己把衣服脱了,晃晃悠悠地走到床上躺下。孙氏不知丈夫抽了什么风,嫌弃起刘大娘了,只好亲自服侍,替他把官靴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