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鸾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不学无术的草包,当场从挎包里拿出炭笔白纸,唰唰画起来。
三两笔勾勒出一个q版小人儿,苏锦鸾胸有成竹地推过去叫他瞧。
“呀,小姐画得真像!”
芳草捧场地赞美,想着回头也要跟小姐求一副画像,给家里寄回去,省得她娘太想她,晚上躲被窝里偷着哭。
苏慎之看着纸上那个不大的小人儿,大大的脑袋小小的身子,五官略微有些夸张,神态间却能一眼瞧出像他自己,心里不由得转些不为外人道的念头。
“这两种画法,并不常见。”
苏锦鸾大大方方点头:
“对啊,我自梦中得来的,一梦千年!”
想说服别人,首先自己要坚信不疑。关于梦中遇仙这段瞎话,她已经熟能生巧了。
她顺势拿起备受冷落的《三字经》,微笑着递过去。
“苏公子状元之才,我仰慕已久。这篇《三字经》想请苏公子雅正,将其中不合适的地方帮忙修改一下,我有意将之刊印,推行天下,助力我大炎幼童启蒙。”
她含笑启唇,说出准备好的金句:
“教育是国之根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苏慎之悚然一惊,定定看她,似在咂摸这几句话。
良久,他长叹一声,躬身作揖。
“朝闻道,夕死可矣。谢君赐教。”
苏锦鸾慌忙站起,连连摆手。
“我这也是借花献佛,不是我原创的。”
苏慎之见她不居功,眸色闪了闪,不知是不是想起府里才名鹊起的苏瑾沫,神色颇有些复杂。
他起身,肃然捧起那几张《三字经》书稿,认真拜读。
然后,脸色不由得便是一变!
苏锦鸾讪讪抿嘴,殷勤开口:
“要不还是我来读吧?你知道的,我没上过学,不会写这边的字,这抄的其实是梦里头的字体。跟咱这里的不太一样对吧?”
苏慎之意味深长地将书稿还她,未置可否。
字的笔画写不对,缺胳膊少腿的可以说没学好;
可这写字的功力,字体的间架结构起承转合,甚至自创字体自成一派,这却不是随便临摹个一二日便能成的。
只她既不愿承认,他便也先不揭破,且瞧瞧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再说。
第75章 老者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苏锦鸾拿回稿子,轻快地念着。
极富韵律的声音在客厅回响,就连不通笔墨的芳草都听入了迷。
苏慎之肃然端坐,如同回到课堂上听夫子授课,认真里透着一丝虔诚,甚至有一分喜悦!
见猎心喜!
这部《三字经》朗朗上口,深入浅出,包罗万象,何止对幼童开蒙有用,便是对他这个饱读诗书的状元,同样不无启发!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苏锦鸾口齿清晰,密切关注苏慎之的细微反应,神经慢慢绷紧。
这个时空的历史与她所知的有部分重合,上古传说以及早期的封建王朝部分都对得上,大概是在隋唐交替时发生了转折。
三字经里涉及的启蒙文学著作大多已经存世,虽然四书里的《大学》没有南宋朱熹的整理编纂,但也可以在《礼记》中寻到原文,也说得过去。
叫她为难的是接下来的历史知识,或许与此间有所出入。
不过她已经提前打过补丁,就说是得自上界,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有不同自行调整。
她可不就在跟状元郎求教么?!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门口不知何时站了三人,元长庚在旁作陪,并未踏入打扰。
苏锦鸾全神贯注之下,居然没有发觉。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炎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她稍加改动,将大炎王朝的建立囊扩进去,却机警地不再继续,省得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获罪。
她现在就在锦衣卫大佬的老窝里,敢出言不逊,嫌命长么?
短暂的一个停顿,苏锦鸾忙又接到下一部分。
“载治乱,知兴替。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苏锦鸾觑着苏慎之的脸色,也瞧不出他心里所想,倒也不觉气馁。
能考上状元郎的,要经过殿试一关。在皇帝面前考试都不掉链子的,喜怒不形于色是基本功,哪里会惧怕她一介女子。劝学的故事不犯忌讳,杜撰起来也容易,苏锦鸾毫无心理负担地一口气念到结尾。
“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