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公主近况,关心了一番皇嗣后,皇后说起了正事。
“大封后宫是喜事,因此本宫与皇上商议,准备提前放一批宫女出宫,也算彰显皇室恩德,你们都是各宫主位,回去统计一下,回头派人报过来。”
虽然有宫女二十五岁出宫的说法,但这并不完全正确。
按照宫规,宫女的服务期限并不是按照年龄,而是按年限。
宫女在宫里服役满十年后,经主管太监或者嬷嬷申请,主子恩准,方可被放出宫。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充满变数。
比如有宫女受主子‘青睐’,主子会下旨将其继续留在身边。
再比如宫女犯了错,被罚提高服务年限。
还有就是万一被皇上看重成了妃嫔,那肯定无法出宫了。
主位妃嫔们你看我,我看你,若有所思。
这是她们成为一宫主位后办的第一件事。
可不能搞砸了。
皇后见下面妃嫔们不管是装的还是怎么样,至少面上严肃认真,满意点头,“好了,本宫这里也不留你们了,都散了吧。”
仁孝皇后掌管后宫近十年,宫里有不少她安插的人手。
就连自己身边有一个二等宫女都是仁孝皇后的人。
她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把人都清出去。
主子都没了,还留着奴才干什么。
第11章 惠嫔
知道前三天皇上为了皇后颜面,一定会歇在坤宁宫,所以妃嫔们也不打算在这个时候闹什么幺蛾子。
陪着康熙用过晚膳,皇后捧着一盏热茶,主动提起五阿哥的事。
“宫里的两位小公主和兆祥所阿哥一切安好,只是五阿哥快到入上书房的年纪,皇上可有什么章程?”
她是中宫,统摄六宫事宜,皇子的教育向来是皇家大事。
入学之事若等皇上主动提及,反倒显得她这个主持后宫的不尽心。
如今主动提起,也免了日后落人口实的隐患。
五阿哥是二月十四的生辰,算一算时间还有小半年。
但是他是这一辈年纪最大的阿哥,到时候挑选上书房授课的老师,还有选择伴读都需要提前准备着。
康熙沉吟片刻,“五阿哥入学之事确实该提前筹谋,明日就让钦天监挑个吉日,接他回宫来。”
他自己也想见一见这个健康活泼的阿哥。
说到回宫后的安置,康熙的语气多了几分考量。
“惠嫔如今晋了嫔位,五阿哥回宫后便先住去延禧宫,跟惠嫔亲近些也好。等他过了六岁生辰,再让他搬去东三所的阿哥所住,那边离上书房近,每日上学也方便。”
皇子六岁进入上书房是祖宗规矩,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定下的。
一方面是防止外戚干政,如果皇子与生母始终生活在一起,其背后的家族就非常容易和皇子形成政治同盟。
另一方就是皇室认为母亲会对孩子溺爱,深宫妇人之手容易让皇子变得娇生惯养、柔弱依赖。
当初康熙八岁登基,在这之前他也与生母见面甚少,登基之后倒是每日向皇太后请安可以多见几面。
可惜生母病弱,在当了一年的皇太后之后便去世了。
这是康熙心里的憾事,也因此对佟家有补偿心理。
如今既然皇后提起,惠嫔也有将孩子养在身边的资格,母子更是几乎没有见过面,半年时间也不妨碍。
皇后点头,“皇上考虑得周全,惠嫔性子温和,不骄不躁,五阿哥在她身边,先学学宫里的礼仪也好。”
康熙闻言微微颔首。
他对这个皇后是满意的。
这几年管理后宫没有出过缺漏,自身也品行端良,是他的贤内助。
尤其对方出身钮祜禄大族,代表满洲镶黄旗势力,让他在朝政上非常省心和放心,她的存在本就是对其代表势力的肯定和信任。
康熙现在还不是什么顶级老登,他对皇后虽然更多出于政治考量,但他对她是有信任在的。
这些后宫的事情他也只会与她商议。
“其余妃嫔之事,你看着安排即可,” 康熙的语气笃定,“你是皇后,朕自然是相信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