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255节(1 / 4)

另外两位老人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脖颈,脸上却带着心满意足的愉悦。

金教授将手中的地方志小心合上,轻轻摩挲着封皮,感慨道:“每次来都有新发现呐。”

他身旁,一位穿着中式盘扣上衣,精神矍铄的老者闻言,轻轻推了推眼镜,指着面前摊开的一本厚重图册,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老金,你那个还算好的。你看看这本《营造法式》,这可不是常见的官修版本,看这注释和图样,很可能是流传极少的初议稿摹本!”

每个学古建筑的都知道《营造法式》,它是宋朝将作监李诫奉敕编修的,算是官方颁布的一部针对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

但是从宋朝到现在,它也经历过很多版本的更迭。像是宋刻崇宁本、宋刻元修补本,如今只残存单叶或零卷,如今流存钞本多出自绍兴本。

和金教授对话的这位却是古建筑史学界的泰斗,姓陈。

他来清河古镇原本只是想要来看看清河古镇的建筑,然后让金教授引荐一下据说掌握了古镇全部修缮与规划的那位宇文恺。可没想到才刚来,正事儿还没办,先被金教授带来了这间图书馆,然后收获了这样的惊喜。

陈教授向他们解释这里面的区别:“这个版本里面还保留了许多民间匠人的巧思和失传的榫卯变体,在后来的定本里都见不到了!真是……真是宝贝啊!”

他指尖点着书页上一处复杂的斗拱分解图,眼中闪烁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光彩。

本来想着不过是一个景区里做来玩玩的,估计也就是让游客有地方歇歇脚的小图书室,有什么好看的?在金教授拉他过来的时候,陈教授还颇有几分不以为然。

没想到啊没想到!

坐在他们对面的另一位也长长舒了一口气:“我今日也有收获,翻到了几本以前只听过,但却从未见过的医书。”

他扬了扬手中一本字迹古朴的线装书影印本,声音平和,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这本《轩辕遗方·针砭篇》,其中论述的导引之法与某些穴位的独特刺激方式,与我师门一些口耳相传、却无明确典籍记载的手法竟暗合七八分,是古本的可能性极大。”

若这些都是真的,那可真是填补了一大段医学史的空白。

而且他看着那书架上还有不少类似的医书。

这位来自国家顶级医学院的中医学教授,简直恨不得这几日就扎根在这儿不走了!

他是陈教授的朋友,听说陈教授要来清河古镇便主动要一同前往,因为听闻这个小镇里有一家叫做“观脉堂”的中医馆很受追捧,便想要过来瞧一瞧。

如今来过清河古镇的各位专家们超过几十位,皆是像两人一样,一传十、十传百,互相推荐邀请而来。

而金教授更是在古镇已经待了一年了。

“老金,你的论文都快要发表了吧?”陈教授笑呵呵问。

金教授点头,脸上也带着笑意:“快了快了。”

他是最早来到清河古镇的那几位专家之一,从vr体验馆里得到的信息量实在太多,他们将这些信息与其他渠道得到的知识交叉验证,在关于古人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得到了不小的突破,目前正在整理相关的论文。

陈教授与朋友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撼与欣喜:“也难怪你在这儿待这么久……”

金教授望向窗外已然升起的明月,和远处古镇星星点点的灯火:“当时我们与清河古镇的路小姐相谈,她说能够提供一些相应的古籍来供我们参考,谁知道会是这样的规模!”

竟然是一整个图书馆的规模,而且这些书籍的涵盖范围之广实在是让他感到惊讶。

“这清河古镇……手笔之大,用心之深,一次又一次出乎我的意料。复兴文化,他们是真的在往里投入真金白银和心血啊。”

陈教授也点头:“确实,能在此地设立这样一间图书馆,其背后所需的人脉、眼光和财力,绝非寻常。”

他们深知,搜集与鉴定乃至获得这些珍贵典籍的影印或数字化授权,其过程有多么艰难。这不仅是有钱就能办到的事,更需要极高的学术威望和严谨的态度,才能取得各收藏机构的信任。

想必这背后的老板的确是花了大钱了。

与此同时,在路晓琪正饶有兴致地翻看着绿翘和王绣娘递来的两本手抄册子。册子是线装的,用的是古镇统一采购的仿古宣纸,字迹娟秀工整,一看便知是下了功夫的。

绿翘和王绣娘站在桌前,神情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和期待。

她们都是清河织造中的得力员工,一位是蹙金绣的掌握者,一位是宫廷珠绣的掌握者,如今都是深受敬重的大师傅。

“这是我们还记得的几个话本子,不知道能不能派上用场?”绿翘腼腆一笑。

之前,路晓琪为了这个图书馆,也为了能够让这些古代员工们脑子里的书能够在这个时代流传下来,便鼓励他们将记忆中读过、听过的书籍内容默写出来,不拘类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