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话事人 第759节(2 / 3)

大军肯定就是朝鲜人口中的大明天兵了。

三天以前,就收到了南边永兴失守的消息,只是当时还不确定,是哪方兵马占据了永兴。

现在这个疑虑则可以彻底解答,夺取永兴的肯定就是明军。

但是锅岛藩主还是想不出,这支明军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一时间也不知道,其他地方到底遇到了什么情况,难道西线小西行长那废物已经迅速败北了?

不然的话,从西线进入朝鲜国的明军如何还能有余力分出兵力,出现在东海岸?

现在锅岛藩主心里有点后悔,不该把自己的长子胜茂也带出来。

这种对手,只看军容就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的多。

遇上这样的对手,也许就是自己出道数十年来最难过的关口。如果连长子也一起折损,那就亏大了!

真不知道丰臣关白到底吃错了什么药,居然狂妄到幻想定都和移居明国,还要征服南洋和天竺。

遇到这种情况,大体上无非就是两种思路,一是死守,二是弃城突围。

但是经过观察后,锅岛直茂果断放弃了弃城突围的思路,只能死守了。

就凭敌军马匹的数目,己方拿什么突围?两条腿吗?

突然从城外传来一声炸响,随即又接连数十声响声宛如震雷。

连城门楼的角檐都被轰碎了一个,锅岛藩主匆匆忙忙从城门楼下去。

在炮火面前,目标明显的城门楼已经成了最危险的地方。

南城外麻总兵摇了摇头,对这几轮炮击的效果很不满意。

一百斤以上的重火炮数量还是太少了,几十门够干什么的?前阵子李如松打平壤时,可是动用了三百多门。

唉,凑合打吧!麻总兵叹口气,先部署了二十多个攻城点,命令各纵队开始以步兵试探着轮番攻城。

在指挥之余,麻总兵也不忘关注北城的情况。有探马回报说,经略公在北城并未大张旗鼓攻城,只是架起了云车向城中射箭。

守将锅岛直茂亲自在南城督战,忽见十几岁的儿子胜茂跑了过来,手里举着一封书信。

“父亲大人!射进来很多封箭书,上面用了两种文字书写!”

锅岛直茂疑惑不已,双方语言不怎么通、文化差异也巨大,有什么可交流的?难道明军还想劝自己投降?

展开看去,却见上面写着“告龙造寺将士书——锅岛直茂本为龙造寺氏家臣,表面忠义,却在战场故意葬送主公隆信以及四大亲将,后又私下勾结关白秀吉,得以鸠占鹊巢窃据佐贺藩。

闻说城中兵将多为龙造寺氏之旧人,想必不乏忠义之士。

为弘扬忠义之道,有擒锅岛直茂亦或斩首来献者,我大明愿赏银千两并礼送回国,若不愿回倭国可另行封赏。”

看完这篇污蔑之词,锅岛直茂险些眼前一黑。自己在国内的这点破事,怎么连明军那边也都知道了?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知道,简直就是了如指掌的水平。

自己当藩主还没多少年,佐贺藩兵将很多都是从老藩主龙造寺氏时代过来的人物,与自己的关系非常敏感。

又因为自己与麾下兵将的关系十分敏感,平常都是要小心对待的,生怕引发问题和动荡。

结果这些箭书里就能精准的抓住这点,直接赤裸裸的大肆污蔑和挑拨离间。

“这些箭书是从哪里射进来的?”锅岛直茂对儿子问道。

锅岛胜茂答道:“都是从北城来的。”

于是锅岛直茂也顾不上在南城督战了,匆匆的向北城赶过去。

反正南城这边看起来暂时危险不大,还是北城那边的人物更让锅岛直茂担忧。

------------

第六百九十四章 人生如戏

在咸兴北城外来回晃荡,感觉自己像个街溜子的参将杨登山听着从南城方向传来的隆隆炮声,有点不爽的看了眼不远处的林姓经略大臣。

先前打平壤的时候,经略公你不是挺猛的吗?不但身先士卒,还带着手下立了功。

怎么到了咸兴城下,就开始摆烂了?

关键是经略公你自己摆烂不要紧,还把他杨某人带到北城一起摆烂,这就过分了啊。

南城麻总兵那边好几个纵队将官都是来自宣府的老兄弟,一起并称宣府四猛将。

如果别人在南城破城立功,而他杨某人又无所事事,还能抬得起头么?

其实也不能怪杨参将碎碎念,实在是林经略现在的样子也太抽象了。

他在军前没骑马,甚至不是步行,而是坐在一顶大辇上,由八个强壮军士扛在肩膀上。

身上也没披甲,穿着华丽宽大的麒麟服——就是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内甲。

头上所戴乃是累赘的梁冠,只有在大朝会穿礼仪朝服时才会戴的那种冠帽。

尤其是在这大冬天,林经略手里还拿着一柄金色的折扇,整个形象极其华而不实。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