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15章(1 / 2)

所以秦念确定秦朝时就有避讳皇帝名字的说法。

【嬴政:可。】

嬴政答应得这么快,是因为秦念已经不知道多少次提及“政”字。

他早就习惯了。

………

其余各朝皇帝虽未于天幕明言,但也都决定废除避讳相关的律法。

因为“不利于科学、不利于民、也不利于国”这段话看似只是秦念在对始皇帝晓之以理。

实则是指“继续避讳于科学于民于国不利”。

仅利于皇帝本人。

且他们也知道如此避讳确实于国于民不利。

像刘病已改名刘询,就是因为“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

………

各朝儒生怔然。

为尊者讳是儒家所崇尚的礼仪,可看到这三不利,他们只觉羞愧。

所谓避讳,除了表达对“尊者”的尊敬以外,没有任何益处,只是处处设限。

可儒家却以此为礼仪,认为理应遵循。

除了为尊者讳以外,儒家又有多少这样的政策?

【秦念:另外就是史书一事,“非秦记皆烧之”,这么做对华夏不利,我认为这是祖龙治政时最大的过错。专研历史的人本来就不多,官学铺开之后,历史教科书只教秦史同样可以统一思想。】

【嬴政:……】

嬴政的沉默,并不是因为遭到指责。

这一过错虽被视为“最大的过错”,但他还没烧。

他沉默,是因为看出了秦念的言外之意——

教科书只教秦史,但要允许“专研历史的人”查阅各国史书。

各国史书对秦国百般贬低,嬴政自是不愿示之于人。

【秦念:祖龙不妨开放各国史书于咸阳学宫。要求诸子根据秦历修《春秋战国史》,公正记录各国是如何亡于大秦。】

六国旧贵族怒目而视!

虽然秦念说的是事实,但他们就是觉得“公正”一词是对他们的讽刺。

【嬴政:可。】

秦念惊叹祖龙是真好哄。

同一件事换个说法,祖龙就答应了。

开放各国史书,不愿意。

但改称“各国是如何亡于大秦”,祖龙立即就答应了。

【秦念:刘彻,祖龙还有什么过错?来,继续说。】

第161章

【刘彻:……】

刘彻看着始皇帝上升的民心, 失去说话的欲望。

秦念此人实在是擅长话术!

其余各朝皇帝被指出过错,就算是当场认错承诺改正,民心也会下降。

结果始皇帝却无需认错, 只需答几句“可”“善”,民心就不断上升!

朱棣改史被秦念骂成什么样?

始皇帝烧史分明是更甚于改史的过错,秦念也说这是“最大的过错”,始皇帝的民心竟无事发生?

反而在秦念提及“各国是如何亡于大秦”时,始皇帝的民心居然还上升一位。

这合理吗?

即便总共上升不到二十个名次,刘彻还是觉得不服。

【李世民:大兴土木、徭役繁重一事,是否算是过错?】

秦念正要继续激将小猪,却见二凤主动搭话。

最后一个话题了,看来大家都活跃了起来。

………

看到始皇帝的民心骤降, 此前的涨幅全部跌没, 李世民只觉心惊胆战。

他和汉武帝不同, 并非为了指责始皇帝而有此言,而是“焚书坑儒”一事就引出“天下大同”之说。

李世民想知道更多秦念的治国之道。

结果汉武帝说“焚诗书、坑术士”,始皇帝的民心不跌反升。

他一说徭役之事,始皇帝的民心居然往下跌了近二十个名次!

【秦念:帝陵已经从简就不多说了。祖龙, 宫殿够住就行, 真的不必再修。】

【嬴政:可。】

刘彻正因始皇帝民心下降而喜, 转眼就看到始皇帝只说了这一字,跌下去的民心竟是又涨了回来。

秦民是怎么回事?

刘彻很快就想到治河一事上,自己也只是承诺将要治河,民心就不断上升。

他不能说“可”,是因为秦念只对其先祖恭敬。

刘彻也说过一次“可”, 结果秦念立即就讥讽他不通经济。

此后除始皇帝以外, 再无人敢对秦念这么说话。

【秦念:驰道直道、水利工程, 这些都是功在千秋之举。但驰道中央仅供皇帝出行太过浪费,我认为巡游时可临时管制相关路线,非巡游时应允许百姓通行,这有利于富国富民。】

按照《龙岗秦简》的记载,在驰道中央行走会被流放。

秦念没做任何铺垫,就直接劝祖龙将驰道禁令改为临时管制,是因为祖龙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