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多少书才算行?”
顾溪说自己的经验之谈:“嗯,书的话,起码不少于一百本吧,报刊的话,可以找那些部队里不要的旧报刊看,最好将最近几年的都看一遍。我就是这样,我看了五年多的报刊……”
众人:“……”这看得也太多了吧?
顾溪继续道:“对了,你们要是真想写文章,可以先试着写个几千字的短篇故事,我可以帮你们看看。你们还可以去找乔慧,她以前就是出版社的编辑,专门编过书的,我能写文章,还是多亏了她呢,是她教我的……”
“你说的是高参谋长的媳妇?她居然当过出版社的编辑?”
众人都是一脸意外,还是第一次知道,高参谋长的媳妇这么厉害。
虽然顾溪平时挺宅的,不喜欢和人交流,但乔慧比她更加宅。
乔慧随军也有将近一年,但她居然没和家属院里的人怎么往来过,大伙儿对她根本就不熟,私底下也曾经嘀咕过高参谋长这媳妇怪怪的,而且她长那模样,难免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
现在她们知道了,原来这位也是个厉害的文化人,给出版社编书的。
一群满怀激情过来找顾溪询问怎么写文章的人,离开时都苦着脸。
要看那么多书、那么多报刊,实在太为难她们了。
平时没事,谁会喜欢看这么多的东西啊?
不过也有不死心的,特地带了些自家做的点心零嘴等,去找乔慧询问写文章的事。
突然迎来这些客人,乔慧有些懵,等得知她们过来的原因,挺惊讶的。
如果她们问的是其他事,乔慧可能会紧张,甚至不愿意和人多聊,但她们问的是自己的专业,那就来劲了,让朱姐给她们煮了热腾腾的红枣茶,端来瓜子花生,然后开始给她们上课。
众人:“……”
听完乔老师的一节课,离开时,众人脚步虚浮,满脸茫然。
啊,乔老师到底说了啥?咋都听不懂?写文章居然要注意这么多的事吗?怪不得作家这么稀缺,这么受人欢迎,写文章果然是一件很难的事……
-
高参谋长回到家,得知今天有家属过来找乔慧学习怎么写文章,再看乔慧一脸意犹未尽,显然十分好为人师,顿时有些想笑。
他突然明白,为什么乔慧这么喜欢隔壁沈团长他老婆。
这位也太会来事,一点也不隐瞒乔慧的功劳……
高参谋长故意问:“这么多人过来找你,会不会吵?”
“怎么会?”乔慧诧异地说,“她们都是来找我学习写文章的,一个个都很认真呢,挺好相处的。”
说到这里,她也有些不好意思,觉得可能是自己以前太过敏感,总将人往坏处想,怕她们介意自己的长相,并不想出门与人交流。
朱姐正在收拾,听到乔慧这话,暗忖那些人其实都被乔慧身上“文化人”的气息给震住了。
这可是能教出顾溪这个“作家”的老师呢,一个个都想过来找她学习怎么写文章赚钱。在她们心里,乔慧就像老师,不敢在她面前造次,一个个自然好相处。
高文斌笑道:“既然如此,那你以后出门多和她们聊聊呗,不要一直待在家里,对身体可不好。”
他一直很苦恼,怎么让不喜欢出门的媳妇多出门走走,和家属院里的人往来。
虽然已经有顾溪这个她愿意往来的朋友,但人多点更好。
乔慧看他一眼,反应过来他是什么意思,脸上的神色变淡。
“以后再说吧。”
随便抛下一句,她转身回房,去抱已经睡醒的女儿。
随着年关将近,顾溪决定再去镇上的集市多买些菜回来囤着。
听家属院这边的嫂子们说,从年初一开始,直到出了元宵这段时间,镇上的集市都不会开,冷冷清清的,要买菜就得趁着这段时间多买点备着。
这次顾溪约了乔慧一起去集市。
正好最近没怎么下雪,乔慧也想去镇上的集市看看,趁机买点东西过年,便应下了。
早上,顾团团又被她妈送过来。
得知顾溪要去镇上的集市,顾团团就想跟着姑姑一起去。
上次和顾溪、徐愿生姐妹俩一起去集市的经历,让小姑娘很开心,念念不忘,她特别喜欢坐在自行车的儿童椅上,姑姑将自行车骑得飞快,就像飞起来,冷风扑面,是她孩童时期最深刻美好的印象,就算长大后都不会忘记。
“今天不行。”顾溪摸摸小姑娘的脑袋,“我要和隔壁的乔姨一起去,愿生、怀生姑姑都不会去,没办法照顾你。”
顾团团只好遗憾地作罢。
她是个乖巧的孩子,既然姑姑这么说,不会吵着一定要去。
顾溪见她那么乖,有些心软,又说道:“你和两个姑姑在家,我给你们买花生糖吃。”
“好啊,谢谢姑姑,我最喜欢姑姑了!”
小姑娘马上就开心起来,扑

